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预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强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过去一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今年将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之后,各级政府相继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局,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按照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要实现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内涵的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依然重点强调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
农村供水领域: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兴旺,这就离不开农村供水。自2021年起,从文件的各类提法中不难发现,不但要继续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还要解决乡村振兴第二、三产业供水保障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镇、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的人口会增加,这是未来农村供水规划考虑的重点。同时,农村改厕对农村供水的水量水压、持续供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应结合农村改厕需求有序推进,并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考虑,推动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农村供水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梯次推进的关系。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应与地方乡村振兴规划相协调,村庄调整和产业布局没有落实的,不宜开展大规模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此外,资金筹措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可与水务投运公司或者专业化公司组建新平台,利用地方债、政策性银行贷款解决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并鼓励专业化公司统筹区域的供水工程建设。
农村污水处理领域: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来,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成为了当前阶段国家重点关注的热门领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国家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5%。
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水平仍旧较为滞后,农村人居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据调研,在农村污水治理的推进过程中存在着管网设施建设不足、治理技术选择与农村实际情况不匹配、价费机制不完备、长效运营维护机制不到位而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等种种现象,其背后反映出的规划问题、管理问题、技术与资金承受力及实际需求的匹配性问题,制约着行业发展及村镇污水治理成效。
为进一步实现农村环境治理成效的提升,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关于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农村人居环境提出新一轮任务目标,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得到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农村垃圾处理领域:农村垃圾处理一向坚持就地处理的原则,主要以分散式处理为主。但由于居民人口相对较少、分布相对较散等特征,我国大部分农村难以规划建设规模化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结合发改环资〔2020〕1257号文提及的“对于暂不具备建设焚烧处理能力的地区,可规划建设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县城为收运网络的节点,对于来源分散、产生量不大的农村垃圾,可根据实际条件修建卫生填埋场,作为固废处置的兜底保障。这样既明确了部分地区的生活垃圾去向,避免滋生新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也避免盲目修建焚烧厂,导致亏损运营,同时简化环卫收运网络,减少运输成本,为远期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规划完成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