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全区环卫站年均赚300万”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据了解到,该数据来自广州市越秀区,2014年5月至今,其通过引入第三方企业参与,建立“居民分类投放+环卫工人分类收集+车队免费运输+企业定期收购”的环卫站运作模式,实现高效增收。
据介绍,越秀区的回收策略主要围绕玻璃、废木材、旧纺织物等实施,为此全区共设置了21个废弃玻璃便民回收板房、400个旧物智能回收箱及204个资源回收中转站等。
不难看出,在5G、物联网、AI智能等技术潮流冲击下,传统的垃圾分类和环卫行业也面临着转换赛道与加速变革的挑战与新的机遇。据有关专家分析,现阶段固废处置末端的扩张潜力有限,垃圾治理的重点正在前移,以智慧环卫站建设为重点,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回收、能源回收将成为固废处置的更高目标。
且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全流程智能化将有助于上述目标达成。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认为,“环卫在固废处理产业链中处在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特别是在数智化时代,其作为产业和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可以链接很多东西,行业必然大有可为”。
此前,环卫行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较为零散的产业,近几年实现爆发式增长,还引来碧桂园、雅居乐等众多物业公司抢滩。在“双碳”目标统筹下,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已成为环卫行业的日常,智慧环卫、智慧城市亦成为固废全流程管控的重要手段。